嘉賓:許龍杰(精神科專科醫生)
主持:許慧珠Summer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於2019年7月11日 公佈一項精神健康調查,發現今年的6月至7月港人疑似抑鬱症的比率上升至9.1%,而潛在自殺想法方面亦上升至近日的4.6%,此情況被稱為「精神健康因嚴重社會事故的疫症」。
第二節:https://www.radioicare.org/episode/detail/322/
抑鬱症有別於一般不開心,患者持續心情低落,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青少年可能遇到不少壓力,並在身份發展過程中感到迷茫,聆聽專家分析抑鬱症成因,了解如何從三大方面著手治療。
近年來因抑鬱症自殺死亡的案例越發的增多,大家逐漸關注起這個疾病,開始了解到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心情低落,而是一種疾病。正視抑鬱症,才能發現問題所在,採取積極的方式治療。在青少年群體中,有一些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抑鬱症,出現原因多半由於家庭環境,學習壓力大,情緒得不到疏解,久而久之積壓太多造成心理不健康等問題。患有抑鬱症的青少年本就情緒持續低落,如老師父母沒有及時關注,又或者採取不必要的方式交流,而容易造成青少年離家出走,叛逆嚴重,甚至自殺等情況。
出現抑鬱症的病因都不是單一因素造成,其與心理、社會環境,生物有關係。比如有些人受到遺傳的影響,在神經方面遇到障礙導致出現的抑鬱症疾病。也可能是遇到了應激性的生活事件,導致患者受到了嚴重的刺激造成的抑鬱症。這類疾病出現的成因不是很清楚,但是與人的成長,接觸的事物都還是有密切的關係,也是發病的部分因素。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就是整天發牢騷,心情不好,看誰都不順眼。大部分的抑鬱症患者表現為長期的情感低落,情緒不高,甚至悲觀絕望,悶悶不樂,對生活提不起興趣。甚至有些人表面上很開朗,活潑熱情,但是私底下陷入了絕望悲觀,生不如死的絕望情緒中,又或者有些患者的思維受到影響,反應遲鈍,言語減少。還有的環節疏懶,不想做事,閉門獨居,回避社交,或者不修邊幅,不注意衛生,睡眠出現障礙,體重下降等。因每個人患上抑鬱症的情況不同,因此表現也各有不同,混合性的臨床表現是比較常見的,並非絕對只出現一種或幾種。
之所以說抑鬱症的危害大,是因為抑鬱症是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嚴重的抑鬱症會產生自殺的企圖和行為,有精神病性症狀,且經過治療也會反復發作,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傷害,因此謹慎對待抑鬱症的治療。按照目前的治療方式,可分為三種,一是藥物治療,採用對抑鬱發作有良好治療效果的抗抑鬱藥物,在臨床上一線藥物可選擇也較多。二是選擇心理治療,這是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鬱症患者有作用,藥物治療抑制病情,加上心理治療可減緩抑鬱的發作,幫助病人早日走出困境。三是物理治療,適用於輕中度的抑鬱發作。三種抑鬱症治療方式都可採用,但治療前需要了解治療目標的病情,個體化治療採用的劑量等。
抑鬱症不是情緒低落等小問題,家長需要多觀察孩子的情緒表現,如青少年發現自己情緒不對,一時難以排解這類的情緒時,萬不可大意。可聆聽Radioicare 友心情線上專家的分析,找到抑鬱症的成因,了解怎麼採取合適的治療方式。在此,家長們和青少年們也不要過分的緊張,家長需要給孩子適當的空間,更要懂得科學的教育方式,與孩子交流要耐心的聆聽,配合積極治療,也是可以走出抑鬱症,恢復正常人的健康生活。
返回
嘉賓:許龍杰(精神科專科醫生)
主持:許慧珠Summer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於2019年7月11日 公佈一項精神健康調查,發現今年的6月至7月港人疑似抑鬱症的比率上升至9.1%,而潛在自殺想法方面亦上升至近日的4.6%,此情況被稱為「精神健康因嚴重社會事故的疫症」。
第二節:https://www.radioicare.org/episode/detail/322/
集數
3個步驟處理子女發脾氣
3種影響子女身心成長的管教模式
第一節
侵擾性情緒失調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侵擾性情緒失調症 - 第二節
特殊學習障礙
第一節
如何培育優質的親子關係 - 第一節
第二節
如何培育優質的親子關係 - 第二節
第一節
與青春期子女的溝通技巧 第一節
第二節
與青春期子女的溝通技巧 第二節
第一節
如何與子女溝通 第一節
第二節
如何與子女溝通 第二節
第一節
如何管教子女 第一節
第二節
如何管教子女 第二節
第三節
如何管教子女 第三節
第四節
如何管教子女 第四節
第一節
青少年抑鬱症 第一節
第二節
青少年抑鬱症 第二節
第一節
青少年焦慮症 第一節
第二節
青少年焦慮症 第二節
第一節
兒童焦慮症 - 第一節
第二節
兒童焦慮症 第二節
第一節
兒童自閉症 第一節
第二節
兒童自閉症 第二節
第一節
兒童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第一節
第二節
兒童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第二節